Skip to main content
IC知識站技術支援

晶片設計有幾種?邏輯IC、類比IC、SoC一次看懂

By 2025-08-18No Comments


從手機、電腦,到電動車與工業機器人,晶片早已是現代科技不可或缺的基礎。但你是否曾經疑惑:晶片都是一樣的嗎?其實,在 IC (積體電路) 設計領域中,根據用途與訊號類型,晶片可以分成幾個主要類型,包括邏輯 IC、類比 IC,以及整合度更高的 SoC。本文將帶你快速了解這三種晶片設計的核心概念與差異。

邏輯 IC 是什麼?處理數位訊號的核心元件
邏輯IC,又稱數位 IC,是根據「0」與「1」的邏輯訊號來運作的晶片。這類 IC 主要處理邏輯運算與控制功能,包括中央處理器 (CPU)、數位訊號處理器 (DSP)、控制器 (MCU)、記憶體 (如 SRAM 與 DRAM) 等。現代電子產品中的資訊處理、通訊與控制功能,幾乎都由邏輯 IC 來執行。
邏輯 IC 設計高度依賴 EDA (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) 工具與硬體描述語言 (如 Verilog 與 VHDL),整體開發流程相對標準化。不同於類比設計,邏輯 IC 可以更容易被模擬、驗證與大規模製造。

類比 IC 是什麼?與真實世界連接的橋樑
與邏輯 IC 不同,類比 IC 處理的是連續變化的「真實訊號」,例如聲音、電壓、溫度、光線等。舉例來說,音訊放大器、電源管理晶片 (PMIC)、感測器讀出電路、射頻收發模組等,都是類比IC的典型應用。
類比 IC 設計仰賴電路設計經驗與直覺,變數多、模擬難度高,也較難標準化。因此,類比設計通常需要資深工程師進行手動調校,是一門結合藝術與工程的技術。

SoC 是什麼?將整個系統塞進一顆晶片
SoC (System on Chip) 是一種高整合的晶片設計方式,將原本分散在多顆晶片上的功能,整合到單一晶片中。例如手機晶片中常見的應用處理器 (AP),通常就是一顆 SoC,裡面包含 CPU、GPU、記憶體控制器、通訊模組、影像處理器等子系統。
SoC 的最大優勢是體積小、功耗低、系統效能整合度高,特別適合行動裝置、穿戴式裝置、自駕車 AI、智慧家電等對體積與效能要求極高的應用。
SoC 設計通常結合大量數位與少量類比功能,並需進行跨領域整合,如軟硬體協同開發、功耗管理、封裝與測試協調等。

如何確保晶片品質?
不論是邏輯 IC、類比 IC 或是 SoC,設計完成後都面臨一項共同挑戰——如何確保晶片品質?這包括功能是否正確、記憶體是否穩定、系統是否符合車用或工業標準。
iSTART-TEK 提供完整的 DFT (Design-for-Testability) 與 BIST (Built-In Self-Test) 解決方案,協助設計團隊從 RTL 階段就導入可測試性架構,有效提升測試效率與晶片可靠性。針對記憶體部分,iSTART-TEK 的 SRAM 測試修復工具 START™ 結合 UDA + TEC 演算法,可達成高覆蓋率與低誤判的記憶體測試結果,廣泛應用於 AI車用、通訊等高可靠性領域。
無論是設計 CPU、電源管理 IC,或是打造下一代 SoC 平台,iSTART-TEK 都能導入最佳測試策略,讓創新設計真正落地。